中國當代的家具風格實際上并不明顯,或者說沒有一種成熟流派出現并形成較大的趨勢影響,所以本文沒有單從設計入手談,而找了一個更寬泛也更大一些的角度進行分析。
所謂“當代”應該是指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 這樣一個時間段,更多針對近十年以來至當下。
這里所涉及的“風格”多是指一種傾向,是對于現實存在一種大的歸堆,其中有的是流行的,在產品中相互也是交織在一起的,并不分割。中國當代家具風格也與世界很多是同步的,但因涉及較寬這里沒有進一步深入。在中國沒有真正學術意義上形成的風格,所有風格對于這塊土地上的人們來說更多是某種風潮而已。同時,本文也沒有涉及人數很少以藝術為主的一部分,只是分析了對多數人生活有影響的那些。所列出的風格命名不一定準確,只是為了說明觀點,不得不以一個并不很準的名字進行闡述。
中國家具需要自己的風格,需要在風格的基礎上形成潮流,進而影響更多。
一、現代主義風格
這是最具影響的一種風格。涉及到一類工業產品,現代主義本身就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我認為,這個名詞之下幾乎可以包括包豪斯以來帶有所謂現代傾向的家具。其中簡約風格或稱北歐風格的家具最有代表。十幾二十年以前有一個品牌好像就叫“北歐家具”,給我印象深刻,其在安定門內有一個門店,我上班下班經常路過多有光顧。后來曲美的家具也是以這種風格為主的。再后面廣為大家接受,成為現代家具的主要面貌。
對于這種風格的擴散有幾個人是值得一提的。其一就是前面提到的北京曲美家具,他們引進的丹麥設計師漢斯并力推的這種風格對于行業及消費者影響很大。其二是來自芬蘭的設計大師庫卡波羅。庫卡波羅的設計風格在北歐是有代表性的,他本世紀第一個十年中在中國南北活動很多,舉辦過多次講座。以他的影響有力地推動了現代主義風格在中國的深入。
現代主義應該是以流暢簡約的造型為主,色彩明快,線條流暢。材料使用上帶有現代工業加工的特點。現代主義風格基本可以涵蓋二十世紀以來的西方主要家具設計流派,其風格影響了整個中國當代家具。
現代主義風格中帶有顯著的工業傾向,具明顯的現代工業加工特征,這也是當代中國家具比較典型的特征。在這三十多年,中國家具生產企業引進了大量的機械設備,其中有普通的也有高級,有復雜的也有先進的。這些設備使整個行業的面貌為之改變,使家具這個傳統行業成為現代加工工業。在一定程度上現代加工技術的體現成為一個當代家具的必要條件。這種特點多少可以和國外的“高技術派”相對應。如果我們拿上世紀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家具與今天的家具相對比就可以凸顯出這種特征來。
現代主義風格所體現的是現代工業加工,包括材料加工、五金件連接和配飾、表面處理等等。一件現代家具除去外觀造型之外,拿起來一看也應該是一件現代工藝品,其中有多項現代技術的結晶。諸如木材轉角的加工、皮革及床墊縫紉、板類的飾面與封邊、現代涂裝工藝等都應該有體現一個工業時代的特征。這些特點左右了現代主義的形成,與藝術風格相結合,對家具產生影響。
二、中式風格
把所有含中國元素的家具放在一起,可以稱之為“中式風格”。這主要是我們生活的國度是中國,而中國有著世界最優秀的家具和家具制作歷史。這使得在我們這里,無論“世界風”刮的多勁,民族文化的情結總有深厚土壤。
在這一種風格歸類里,我們大致可以看到一兩種家具類別。一是中國傳統家具,這是以一種榫卯結構為主要特征的家具。它的生產制作基本保持歷史上一直沿用的方法。款式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制式也是歷史延續下來的。這兩個方面都有改動和發展,但總體來說并不多。這種家具生產制作和使用的歷史起碼上兩千年,最近的也在六百年以上。二是模樣與之相近,但制作完全不同的現代家具。這些家具有所謂全實木,也有板木結合及板式,是從設計角度加入了中國的元素,我們姑且稱之“中式風格”吧。
把這些統稱“中式風格”多少有些勉強,因為前者不止于風格,說到底就是中國家具,其中除風格外還含有很多其他因素。后者倒是指風格而言,但也有稱“新中式”的,也就是說并無正式登記注冊。其實,若是起名或者可以稱為“中國主義風格”。
中式風格大致有幾個顯著特征:一、使用材料基本是木質的,包括深色名貴硬木、硬木和人造板材,很少能擴展到其他材料。二、施以中國文化特征的裝飾技巧,如雕花圖案,至少有起線打凹等裝飾手段。三、基本局限在民用家具范圍,辦公、校用、公共等用途類家具中很少見,兒童家具中也未見到。
這類家具市場容量大的驚人,就連我這十幾年一直泡在圈里的家具人也沒有料到。我猜想,可能主要還是我們這方水土的原因。這里面含有中國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東西,在這塊土地上是根深蒂固,不是什么風能刮走的。隨著中國文化的復興,中國主義風格的家具還會繼續深入。
三、泛歐美風格
這也是一種歸類的稱呼。本來,在這其中有很多成熟的獨立風格存在,但是由于它們的外來因素,由于我們對其認知的模糊性,我將其歸堆了。如法式的可能其中就有“巴洛克”和“洛可可”的區分,有宮廷與民間的區別。美式中又有可以分為“經典美式”、“小美式”等不同風格的家具。
之所以稱其為一種風格,是由于這一類家具作為一種時下的流行,的確對我們的市場以及生活產生了影響。所謂“認知的模糊性”是指中國的消費者很少認得清哪些是“法蘭西”哪些是“意大利”,并且真的選擇性消費。
這么多國家和民族的家具能夠在中國大行其道,其中很重要一個條件是:中國是世界家具的加工廠。通過來樣加工,世界各國的家具制造在中國都有了基礎,再加上對外開放以后對國外生活方式的某種推崇,歐美風格的家具在一段時間大行其道。因此,我給這一類家具歸堆,稱其為“泛歐美風格”。這一堆中有世界各國的,也有所謂古典主義、后現代的,實際上是最為復雜的歸堆。
四、后話
風格與流派是藝術及藝術品的重要標志。
家具是一種跨界品類,日用品的性質是主要特征,成為一種藝術品是后來的事。對于“藝術風格”有詞典是這樣解釋:“作家、藝術家在創作中表現出來的藝術特色和創作個性。取決于作家、藝術家所處的時代的社會和文化狀況,以及本人的思想傾向、生活經歷、藝術素養、個性氣質等主觀因素。獨特藝術風格的形成,是作家、藝術家在藝術上成熟的標志。”我們或者可以推而進之,把這種認識放大到對一種品類一個發展階段上的看法。
關于“藝術流派”字典也有解釋:“藝術創作中,在文藝思想,審美態度和藝術風格上相近似的作家、藝術家自覺或不自覺的結合。”可知風格尚不清晰,流派形成必然還要靠后。
在最近,很多家具設計中多種元素有融合滲透的趨向,使風格要素更加復雜化,也更加不清晰。但這是時代的特征之一。
當然,也還有其他的歸堆方法,如分為:古典主義、現代主義、奢華主義、使用主義等等。只是覺得沒有這樣更容易區分。
家具藝術風格形成,或者說注重家具藝術風格的體現,可以使今天的家具設計再上一個臺階。